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花蓮] 鳳林‧客家文物館

逛完了『校長夢工廠』 ,路上又看到一個招牌『客家文物館』指引著。轉了手腕看看現在時刻,時間還早,在回花蓮市前還有時間過去參觀。『客家文物館』在全台灣,從南到北到處都是,對我們來說倒也沒這個新鮮。個人參觀過規模最大的是美濃的客家文物館,該館佔地不僅龐大,還設有蠟像、菸樓1:1模型..等等加強遊客印象,不單只是擺些農具、客家花布而已

並不奢望鳳林的客家文物館有這麼龐大的規模,轉個念頭,或許東台灣的客家人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發展史可看

▼客家文物館


距離校長夢工廠非常的近,約莫5分鐘車程可抵達


▼平面圖

展區共有兩層樓
一樓:墾拓紀錄、舊器具展示、宗教信仰
二樓:服飾、居家、產業

圖片來源:http://www.fonglin.gov.tw/history/historye.htm

-- 1樓 --

▼墾拓紀錄

這裡是所有展示的起頭,介紹客家人在台灣是怎麼開始墾拓的歷史,以及拓墾路線


▼客家俗諺

在一樓展示區,有不少以客語發音的客家俗諺


▼器具展示



-- 2樓 --

▼2樓展覽區

二樓主要有兩大展示區,右手邊是居家用具、環境展示,正前方走到底是展示客家主要賴以維生的產業


▼藍染衣物

據導覽的服務人員表示,客家人使用藍染有幾個重要原因:
1. 耐髒─因為要下田工作,藏青色的衣物比較不易看出髒污
2. 殺菌除臭─用來做藍染的植物有天然殺菌、中和汗臭的功能
3. 染料易取得

若是不是導覽人員的解說,遊客無從得知這些寶貴資訊,因為這些衣物的旁邊並沒有任何相關說明


▼農具



▼圖書室



▼客家傳統廚房

傳統農家會利用廚房一角用土磚砌成灶,灶上會留大、中、小三個圓孔
小孔用於鑲嵌煙囪
中孔放置小鍋,用於炒菜、煮飯之用
大孔放置大鍋,供燒水、煮豬菜之用


▼傳統美食

(粄條、紅粄、菜包、糌粑)


▼臥室



▼正廳

正廳是全部家屋中最重要的一間房,所有重要活動、家庭生活皆在這裡進行。最初客家人的正廳僅放置祖先牌位,不放置其他神明。但是隨著與多民族文化交流,神案上也慢慢開始出現其他神明的令旗..等物


▼堂號

(重新整理自上述說明)

堂號型態
傳統客家人的家屋的門楣上多半設有堂號或是郡號,用以表示祖先淵源的標記,如:隴西堂、川穎堂..等。北部的客家人不會特別把『堂』放在正中間,而屏東六堆的客家建築幾乎都會把『堂』放到正中間。這樣的習慣到了東部,不管是北客家人、南客家人、河洛人都會用這樣的方式

堂號型態 (由右而左讀)
北客家人:『穎川』 (堂字不放正中)
南客家人:『穎川』 (堂字放正中)

氣候與建築
東西部的客家人,在房屋建築上也因為季節氣候的不同而有所應對。西部的客家人的屋身高,從遠處仍能清楚看到堂號。而東部客家人為了防止颱風的侵害,刻意拉低屋簷,堂號也隨之被遮掩


▼伐樟熬腦



▼種煙焙煙

鳳林早期在日據時代是日本移民村,當時日本人在台大量種植菸草這類的經濟作物,也讓鳳林這個地區有不少的菸田與菸樓,成為輸出菸草的大宗

在美濃曾見到一片又一片的菸田,甚至研究所同學的美濃老家裡就有廢棄菸樓、倉庫等遺跡。若是你對菸樓有興趣的話,鳳林這裡有保留相當完整的『廖快菸樓』可供參觀


▼石頭田

『石頭田』是勤勞刻苦客家人的另一項奇蹟

在東部某些平原是河川沖積地,土地貧瘠,且最糟的是石頭比泥土還多,幾乎無法種植農作物

開墾前
由上圖可以看出,開墾前的土地中只有大量的石頭,泥土幾乎只存在於石頭與石頭間的縫隙中,不利於種植作物

開墾中
勤勞的客家先民,想到一個辦法,他們把石頭跟泥土全部挖起來,石、土分開放置。再把石頭緊密平鋪回填至先前挖出的地方,設法填出一塊平整的表面。最後將先前分類出來的泥土,覆蓋約數寸到一尺厚,至石頭組成的『平地』上

完成開墾
這樣的田稱為『石頭田』。請見上圖的最後一小幅,將原地的石頭與泥土做重新『排列組合』,變成可耕種的地。這種克服惡劣環境的『硬頸』精神令人敬佩


▼種蔗製糖

記得光復糖廠嗎?
日本人早期在馬太鞍興建糖廠,並在玉里、瑞穗等地種植甘蔗以製糖


▼箭瑛大橋

到達文物館之前,找菸樓的位置時,稍微迷了一下路,途中曾經看過『箭瑛大橋』的路標。當時只當他是地名,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在文物館敘述箭瑛大橋的背後故事之後,才得知它是怎麼建成

箭瑛大橋的由來
民國66年颱風過境,鳳林大榮里到山興里的花蓮溪上,唯一對外的便橋是由竹子搭建,已被洪水所沖毀,交通斷絕。當年服務於山興國小的教導主任陳國義和教師張箭鄧玉瑛林寶炫等,為求上課心切,不顧安危,手牽手強行渡河。但因為流水湍急、挾帶大量泥沙,一個腳步不穩,一群老師失足落水。其中張箭、鄧玉瑛老師不幸溺斃殉職。

當年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表彰張、鄧兩位老師的因公殉職,另一方面為了解決山興里的對外交通,而興建這座『水泥大橋』,以張、鄧老師的名來命名,是為『箭瑛大橋』
(摘自文物館說明)


▼客家文物館

身為東部第一座客家文物館,雖然沒有西部客家文物館的大規模建築、精細內裝,但是所展現的內容卻是東部客家人特有的地方文化與精神。對於史料研究有興趣的人,仍可撥空前往參觀


參考資料
客家文物館
郡望,堂號(文建會)
老成的凋零
箭瑛大橋/WIKI


鳳林‧客家文物館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中華路164號 (鳳林公園內)
電話:03-8762625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 08:30-12:00 ,下午 13:30-17:00 點 (如遇民俗節日,停止開放)
參觀費用:免費

檢視較大的地圖


2 意見:

匿名 提到...

NUCCA

您好,我是遠足出版社的編輯。
想向您借調鳳林客家文物館的照片,細節請與我們聯繫。
林小姐
02-2218-1417分機205
gracelin@sinobooks.com.tw

nucca 提到...

您好,已寄信,請查收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