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台東] 卑南‧南島採集館 (野菜水餃)

我們昨天在從初鹿回台東市區的時候就打算晚餐在這裡吃,沒想到這裏只營業到下午五點。無可奈何拖到了第二天,我們又回來了。出發前,曾經讀過關於這裡的故事,覺得他們出發的立意還蠻不錯的,就順道安排一天在這裡用餐

南島採集館由台東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教授劉烱錫所推動成立,成立之前,劉教授一開始的初衷是幫助原住民利用自己自然資源的優勢來建立自己的經濟,協助原住民開發自己的經濟資源,且減少人口外移。因此開始進行很多行動,來幫助原住民建立這方面的知識與環境。南島採集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的產物,他們建立起『採集証』的制度,每天由原住民組成的採集班到利嘉林道採集野菜。除了一部份供應南島採集館之外,也販售到外地的餐廳。所獲得的利益用來回饋給原住民自身,目前好像主要是回饋給東魯凱的達魯瑪克部落(taromak)的重建


▼南島採集館


目前南島採集館是跟花東縱谷國家風景管理處的卑南遊客中心借場地經營,所以他們兩個單位現在是在同一個地方


▼南島採集館

(牆上寫著:山林守護神種的菜最健康)

經我們跟負責的經理阿姨交談得知,這裡跟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雖然同樣都是供應野菜,但是他們最大的不同是─野菜來源
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由當地產銷班人工栽種,能大量供應
南島採集館:由領有採集証的原住民每天到山裡面採集,數量不定且有限

引述這位原住民阿姨的說法:『天然採集比較有味道!』


▼用餐區

用餐區只是很簡單的桌椅擺飾,可以看得出原場地並非為了『餐廳』而裝潢的。菜單也很簡單的全部列在牆上


▼廚房




▼食茱萸茶


這個杯子還蠻可愛的,兩面寫上南島採集館與介紹資料。食茱萸茶的味道很清淡,像我媽沒事在家煮的七葉蘭茶的味道

P.S. 他們提供的飲茶會換,通常是『哥哥樂』或『食茱萸』茶

怒卡自然教室
食茱萸
俗稱為刺蔥,因為樹枝上長滿尖刺,又稱為鳥不踏。老葉、嫩葉、嫩莖皆可食用,香味濃郁


▼菜單




















基本上呢,它的菜單五花八門,初來乍到的人很難決定要吃什麼。我們僅僅很簡單的選了一份『哥哥樂套餐』、『清炒水啦』

由於前面提過,南島採集館的野菜是每天野生現採的,所以不是每種菜當天都會有。當我們點了炒水啦之後,阿姨去檢查冰箱之後才確定今日可以提供


▼傳單

他們的野菜水餃(哥哥樂、水啦)都有提供宅配到府服務,還拉了黑猩猩媽媽珍古德博士站台
『我們家黑猩猩也吃這個,保證健康』(假想)


▼一覽



▼哥哥樂套餐 $200

(哥哥樂水餃X8、炒昭和草、水煮南瓜、水煮地瓜、食茱萸烘蛋、楠木粉烤肉)

個人覺得還蠻豐富的,只要兩百元可以吃到這麼多種的食物。少量多樣,對於我們這種出外需要嘗試多種食物的人還蠻適合的,我又不像牛有四個胃,囧

▼楠木粉烤肉


通常看到原住民的『烤肉』兩字就會想到花蓮阿美族的『烤希撈』的作法。不過這裡東魯凱的楠木粉烤肉卻是完完全全不同。採用有機飼養的豬肉,用瘦肉的部份灑上楠木粉調味去烤。無油的烤豬肉跟黑胡椒醃漬的山豬肉『希撈』完全不同,一點也不油膩。上面的楠木粉俗稱『魯凱味精』,是用大葉楠的果實磨碎製成,有個特殊的味道。肉片口感像水煮豬肉,又帶有一點鹹香

烤肉的下面墊著的蔬菜葉也是魯凱常用的植物─『假酸漿』,魯凱用來幫助食物保鮮,所以又有『食用保鮮膜』的稱呼

怒卡自然教室
大葉楠 (味精樹)
達魯瑪克族人將果實晒乾後磨粉,成為家家戶戶的食用調味料,常灑於湯中或是烤肉上 [1]

▼食茱萸烘蛋


像蛋捲般捲出來的層次,裡面加上食茱萸的葉子作為調味。食茱萸的味道並不十分突出,但是蛋香與油香交錯出特別的口味

▼哥哥樂水餃



裡面的肉有點像是雞肉的乾乾口感,且野菜的顏色變得不太討喜。裡頭有放薑絲,和哥哥樂組成一個獨特的味道。不過餃子皮跟餃子館比還是差了點,有了具特色的內餡,如果連餃子皮也能改善的話,就更完美了

怒卡自然教室
哥哥樂 (糯米團)
富含纖維,幫助消化,南島採集館發現很適合做水餃,就設計出了哥哥樂水餃。其嫩葉做完水餃,留下的莖梗可做青草茶 [1]

▼清炒昭和草

如果是第一次吃原住民食物的人,最難接受的應該就是這盤炒昭和草了。因為昭和草的味道非常重,雖然它已經加入薑絲改善昭和草的味道了,但是不習慣的人恐怕還是會不習慣

▼南瓜

口味清爽

▼地瓜

口味清爽


▼清炒水啦 $100



這裡清炒野菜幾乎都會放薑絲,不知道他們本來原住民自己吃會不會加,或是為了讓野菜的味道更能讓我們一般人接受。加薑絲清炒後,口味有點像清爽淡口味的『炒紅菜』,葉子帶有黏液,吃多了口中會有一點點的酸味

怒卡自然教室
水啦 (長梗盤花麻)
非常容易再生,達魯瑪克族人稱之為suyila,也就是復活之意。南島採集館發現他的莖葉很適合做水餃,所以也把它加入水餃的材料 [1]


▼野菜味噌湯 (套餐附贈)


這裡用的野菜是『假酸漿』,葉片有點厚,且上面長滿了絨毛,有點扎舌頭

怒卡自然教室
假酸漿 (食用保鮮膜)
魯凱族通常用來保裹傳統食物阿粨(abay),有三點好處:
1. 易消化
2. 增加風味
3. 保鮮功能 [1]


▼餐具

他們餐具很有趣,非常家庭式的作法,就拿了不銹鋼湯匙、筷子、碗來吃飯


▼食茱萸茶

因為我們跟阿美族的經理阿姨一直聊天,問東問西,最後她說:『你們要不要帶一些茶走』,我們就開心的把白開水倒光換成『食茱萸茶』


▼用餐區

我們問了一堆問題,問到後來直接跟阿姨買了一本『肯杜爾山下的野菜文化』回家慢慢看。阿姨說台南的『府城藝術轉角』有向他們購買野採的野菜,叫我們有空可以過去吃吃看。

對了,原住民血統的經理阿姨一直說他的女兒被稱讚像外國人,有多高多漂亮,我一直很想問沒問的問題就是:
『有圖有真相』
『靠夭!圖咧?』(鄉民慣用語,無不敬之意,囧)

最後,當日所見,南島採集館裡面的工作人員全部都是由原住民擔任,烹煮出來的食物或許沒有大餐廳的精緻,但卻是一個與真實原住民文化接觸的好機會。


延伸閱讀
[台東] 初鹿‧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植物養生汆燙鍋 (食草植物鍋)


補充資料
府城藝術轉角
地址:台南市健康路一段77號
電話:06-2133355
http://artcorner.dondom.com.tw/


參考資料
[1] 肯杜爾山下的野菜文化/台東縣原住民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出版
[2] 【台灣生命力】在祖靈土地上站起來—南島採集館蘊含大自然能量


南島採集館
地址:台東縣卑南鄉賓朗路286號 (卑南遊客服務中心,循台九線至綠色隧道口可達)
電話:089-237175
傳真:089-231327
營業時間:8:00-17:00

檢視較大的地圖

0 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